首页  工作动态

【总会动态】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走进三线建设“652”工程,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3-03-31浏览次数:546

1ba536e65584b67ca3470238c774b8fb.png

苟文成爷爷,1944年生,1965年到黄坡岭开启了参与华东化工学院西南分院(现四川轻化工大学)建设历程,并在学校工作近40年直至退休,为学校建设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作为第一代黄岭人,他是 “652” 精神的开拓者、实践者和传承人。

 eddb81e4f3131e7c2163d2403382ff62.jpg

2023年3月29日14:30,受校友总会邀请,苟文成爷爷在李白河校区博学楼以“652工程记忆—几个共产党人的故事”为题,用一口亲切的四川话,为学校校友联络协会和2022级150余名学生代表娓娓道来 “652”精神背后先锋模范共产党员 “接收物资,坚守库房”、“老黄牛”、“牛郎织女”、“创办五七农场”的四个故事。

626448b60d095efeee115bd62ef26a9b.png


“共产党员设备组在组长诸葛濂同志的带领下,住进窗户用报纸贴上的临时库房,除了各项艰巨的工作任务,夏天40多度高温,没有动用设备风扇,一盆水倒地上降温,转身回来已经干了。”除此之外小偷、蚊子、老鼠、毒蛇更是生活日常。我看到他头上打了两个孔,用不锈钢卡子卡住,后面连着一根绳子通过床头的滑轮下面挂着两个铁砝码,人躺在床上一点也不能动,黄昌尧说:‘搬运水泥时造成颈椎移位了。’后来同事们都称他为老黄牛。”背水泥、挖沟渠、抬水管是“652”工程“老黄牛们”的工作内容。一个老同志离开亲人、恋人从家乡上海来到千里之外的黄坡岭支援,通讯几乎靠书信,探亲假一年一次,很多问题无法及时沟通解决,后来回上海后成了孤身一人,前两年已经离去。” 这是为三线建设舍小家为大家的共产党员们的缩影。“六十年代日常粮油等物资是计划生产、供应,肉菜常常供不应求,有时购买物品还需借用票券。为了解决吃饭的问题,学校将暂未建房的空地开垦出来养猪、种菜,以25人一组轮换,以解决肉菜不足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吃饱穿暖已是不易。

0703eb271153b36d97c41cc50285f9b2.jpg


孩子们这样说

“苟爷爷让我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建设的不容易,纯粹的精神和信念使我终身受益。

“最初参加这次座谈会为了1个学时,但见到了苟爷爷,听了他们那时的故事,我很庆幸自己抓住了这次机会,更应传承好川轻化人的使命担当。

“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以“652”精神筑川轻化之建设,用青年之力耀名族之未来!奋斗吧,青年们!”

“他的头发花白,可声音依然洪亮,他的眼睛老花,可身躯依然挺拔。苟爷爷,他是第一代黄岭人,是伟大的开拓者。“652”不只是几个数字,更是一种精神,是宝贵的财富,是他们看得见摸不到的回忆。黄岭,不只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起点,是时代的印记。”




编辑:王霞   审核:何俊材   终审:罗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