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我校2021届校友段松以第一作者在材料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Materials》 (2023年影响因子为29.4) 发表题为《用于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 MOF 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中 Li+ 的加速传导机制》(《Mechanisms of the Accelerated Li+ Conduction in MOF-based Solid-Sta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epdf/10.1002/adma.202314120)。
固态锂金属电池(SSLMBs)采用固态电解质替换传统商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挥发性的有机液态电解质并匹配锂金属负极,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相关研究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作为固态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电解质(SSE)的研究尤为关键。其中,固体聚合物电解质(SPEs)由于具备低成本、灵活性、可扩展性、轻量化以及与电极之间的良好界面兼容性等优势,被认为是具有商业化前景的重要选择。目前该类电解质面临锂离子(Li+)电导率不足的关键挑战,大量研究表明,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引入到SPEs中形成MOF基固态聚合物电解质(MSPEs)是提高离子电导率的有效策略。考虑到MOF的多样性及对应MSPEs结构和成分的差异性,Li+在MSPEs中的传导机制非常复杂,MOF对Li+传导的促进机理尚不清楚,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梳理是该类先进固态电解质研究的基础和关键。
针对以上难题,作者从聚合物、MOF、MOF/聚合物界面(MPI)和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等四个方面对MSPEs中Li+加速传导机制进行了深入总结分析。此外,通过总结先进的表征测试、理论计算和模拟手段,进一步加深了对离子加速传导机制的理解。最后,对该领域的主要挑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段松, 2017年毕业于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专业;2021年硕士毕业于我校材料学院,师从林修洲教授和窦宝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金属腐蚀与防护;现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工程研究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张久俊院士和郑云教授,研究方向为固态锂金属电池。目前以第一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等期刊已发表SCI论文4篇。
编辑:王霞 审核:崔学军 何俊材 终审:罗容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