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元磊,2003年毕业于我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四川省锦江监狱六监区教导员,作品曾刊登于《四川司法》《四川监狱》《四川法治报》《中国诗词月刊》《锦江监狱》《长江诗歌》《成都晚报》《天府早报》等,并多次在征文活动中获奖。
《成都的春》
“熙来攘往,如登春台”,春天是个繁忙、热闹的季节,和风送暖、草长莺飞、柳绽花放、蝶舞蜂旋,一切“欣欣然睁开了眼”。
山脉苏醒了,炊烟袅袅;河流苏醒了,绿波漾漾;大地万物苏醒了,生机勃勃。
春天便悄悄然、娉婷地降临人间。古人早已赞曰:“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裁出自然精灵们一遍新意、一袭活力。春天轻舞水袖,婀娜多姿地轻歌曼舞于山川溪流。
“春熙路”,以春为名,成都在世界响当当的名号,象征着成都对春天的歌颂。
“诗圣”杜甫在成都留下千古绝句《春夜细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的春,自古以来就兼顾“浓绿万枝红一点”的明媚春光、“润物细无声”的清新春雨;成都的春,可以让小姑娘在细雨湿漉的石板古街上撑着油纸伞撒娇,也可以让小伙子在骄阳火热的公园绿道里骑着自行车健行;成都的春,跌宕起伏、乍暖还寒,一日之间横跨寒暑,给了每个人穿衣的自由、各取温度或风度,棉衣与短袖相互观望、相互体谅、相互微笑,每个人都能冷暖自知、相互包容;成都的春,让雪山照映着整个都市,让古木散发浓郁的香气,让市井醒来闹起一天的吆喝,让穿城而过的锦江荡起“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春雪、春阳、春光、春风、春雨、春花、春草、春树、春山、春水……
春色满城,天府之国的春传承自“望帝春心托杜鹃”、发展于“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成都,从金沙到都江堰,历史源远流长,古人留下的遗迹惠泽当世。《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然万物皆有灵性,草木春意盎然,“人非草木”,便更要“知春”“迎春”“惜春”;在成都,从青羊宫到青城山,文化底蕴深厚,“道”在这里发祥衍生、引人悟行。《周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万万不可忘却“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深刻寓意,身体力行,用行动来感知春天的来临,舒活筋骨、摩拳擦掌,准备一番作为。
古人诲曰:“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古往今来的能人志士必会有“春种一粟、秋收万斗”的长远打算,无论是草野村夫,还是庙堂高人,都会趁早立下长久志向,为有丰收,在春天这个好时节中,耕作不息、拾掇不止。如若还有“春眠不觉晓”的雍懒,不珍惜好时节,那便永远生活在“花落知多少”的糊涂中了。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这个从来不曾改名的“成都”,沧海桑田、理想永在,成都的春,来源于历史,吸收了地气,萌生了现在,启发了未来。“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柳相发挥”,在春天“百花齐放”的时节,在春天和风细雨的气候当中,在春天姹紫嫣红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敢于“秀”出自己真我的风采,为“春色满园”的天府之国而“桃李闹春风”。
春天、青春便在我们奋发勤勉、心无旁骛、一往无前之中摇曳生姿、生机昂然、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