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岁月如梭;
四十年,光阴荏苒,人生己向秋;
四十年,时光流转,世间沧桑变;
四十年,再聚首时,重逢如初见。
时值盛夏,我们自动化80级27名年逾花甲、心怀青春的校友,踏着岁月的节拍,带着四十年的风霜与荣耀,重返滋养了我们梦想与希望的土地——我们的母校:四川轻化工大学。
这不仅是一场简单的毕业40周年聚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一次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
1980年,那个艳丽的初秋,一张大学录取书将我们从大巴山区、长江之滨、榨菜之乡、科技之城,从天府之国的城市、小镇、厂矿、乡村汇聚在偏僻荒凉的自贡邓关黄岭。
我们这群17、18岁孩子,懵懵懂懂,开启了四川化工学院首届本科生的辉煌篇章。
那时,我们正值青春韶华,怀揣梦想,意气风发。教学楼、图书馆的灯光见证了我们夜以继日的勤勉,实验大楼的电子声是我们探索未知的交响,而彼此的陪伴与支持,则让青春之歌在青青校园飞扬。
忘不了同学们朝夕相处,体育场上挥洒汗水的青春身影,溜冰场上无忧无虑的欢笑,林荫道上并肩漫步的温馨,以及蘑菇亭旁荷花池畔留下的青春倩影。
忘不了在宿舍楼前小黑白电视围坐一团,共享《霍元甲》的热血与激情;忘不了为中国女排勇夺冠军而狂欢;忘不了为中国男足差一点进军世界杯而疯狂和遗憾。
难忘的同学情,难忘的师生情,难忘的母校情,难忘的四年青春岁月,最难忘的黄岭精神。
四十年,足以让一个人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平凡走向卓越。眼前的每一位同学,都已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这场意义非凡的聚会。
座谈会上,每位同学依次发言,大家深情回顾了毕业后各自在不同领域的奋斗历程,分享了各自在工作、生活中的点滴成就与感悟。话语中不仅有我们对母校的深深眷恋,更蕴含了对曾经培育我们的恩师们无尽的感激之情。
四十年来的奋斗轨迹,欢笑与泪水交织,挫折与成功并存,每个人的故事,讲述着关于梦想、坚持、奋斗与奉献的励志篇章。
我们细细品味着彼此的经历与感悟,那些曾经共同度过的青春岁月,在这一刻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它们不再是遥远的回忆,而是成为连接我们心灵的桥梁,让这份情谊在岁月的长河中愈发坚固,愈发醇厚。
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与恩师们的重逢。他们都已白发苍苍,但那份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却从未改变。当我们再次见到那些熟悉的身影时,心中涌动的情感难以言表。
我们紧紧握住老师的手,仿佛瞬间穿越回到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他们满怀关切地询问着我们的近况,关心着我们的生活、事业与健康;我们则向他们汇报着自己的成就与收获,每字每句都饱含着对恩师教诲的深深敬意。
那一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梦想与奋斗的岁月:班主任薛远征像母亲一样,给我们温暖和关怀;辅导员陈田明像兄长一样,催我们早起床、出早操、进课堂;吴治隆、杨树模、白建国等专业课老师,他们的谆谆教诲如同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校领导车有金老师开学典礼的激昂致辞、毕业季的深情寄语,如同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
这份深厚的师生情谊,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在这一刻,我们深刻体会到,无论未来走向何方,那份对恩师的感激与怀念将永远伴随着我们,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最宝贵的财富。
回溯往昔,1980年,我们踏入四川化工学院,那是梦想启航的地方。四年后,当我们毕业告别,学院已华丽转身为四川轻化工大学,开启了新的篇章。岁月流转,学校历经数次更名与扩建,从四川理工学院到如今全国独一无二的四川轻化工大学,每一步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与不懈的追求。
黄岭校区,那片曾见证我们四年青春热血的土地,如同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典籍,虽已圆满完成其历史使命,淡出视野,却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成为不朽的记忆。
而今,四川轻化工大学以崭新的面貌矗立于世,自贡的李白河校区、汇东校区与宜宾白酒学院校区交相辉映,展现着现代科学与深厚文化底蕴的完美融合。
教学楼庄重耸立,实验室设备先进,图书馆藏书丰富,运动场活力四射,音乐厅与大剧院艺术氛围浓厚,宿舍楼温馨舒适……这一切,无不令人叹为观止,也让身为前辈的我们,对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环境充满了羡慕与祝福。
四川轻化工大学,已非昔日之652工程,它已成长为一所承载着国家使命与期望的高等学府,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平台璀璨,文理并重。它立足四川,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更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璀璨明珠。我们深感自豪,为母校的飞速发展与辉煌成就喝彩,愿四川轻化工大学的未来更加灿烂辉煌!
有人感慨:“工作四十载,退隐江湖,是否意味着人生舞台的落幕?”实则不然,正如刘禹锡所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禅语亦云:“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今日之我们,虽不再年轻气盛,挥毫泼墨激扬文字,却可执笔轻描,记录心绪点滴于日记之间;虽难以再居庙堂之高指点江山,却能以公益之心,温暖社会每个角落;虽难复当年中流击水之勇,却可漫步于大好河山,领略自然之雄浑壮美;即便无法再于世间风起云涌中声名显赫,亦能沉醉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之中,自得其乐。
人生之美,在于各得其乐,各适其性。你所钟爱的,便是世间最动人的风景;你所适合的,便是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让心灵引领方向,活出真我,便是最好的人生。
编辑:李京蔚 审核:何俊材 终审:罗容珍